• 新房
  • 二手房
  • 租房
  • 找小区
首页 头条关注
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
2025-01-03 作者: 点击数:90

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

——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


以担当与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奋进之笔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站在新的起点,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吹响了泰州再出发的号角,要求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力争“十五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


连日来,全市各地各界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明晰新定位、拓展新空间,持续攻坚突破,不断攀登发展更高峰。


打造中部支点

构建“大海新晨”现代化产业体系


兴化海洋装备用特种合金材料及制品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陵晶硅光伏、靖江新能源装备能源管理系统零部件、姜堰高性能新型耐火材料等累计8个集群先后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扩大的产业集群影响力,凸显产业进阶的突破性姿态。


作为打造中部支点的根本支撑,全会进一步明确方向,构建‘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将推动完善大健康产业制度供给体系,用好设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深化合成生物省未来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主动拥抱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打造‘大海新晨’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发改委主任陶玲表示。


如何推动优势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跨越、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我们将深耕生物医药‘4+2’产业细分领域,突出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招引建设一批优质项目,创新打造一批应用场景,上争落户一批国家试点,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同时,强化大健康产业与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间的联动耦合,实现链式集聚、裂变升级,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挺起中部支点的脊梁。”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副书记、区长丁志强表示。


全会提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支持各园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焦细分产业赛道,建设有强劲支撑力、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形成‘一园区一高端平台’格局。”市科技局局长贺骏表示,将不断丰富科技招商模式,用好泰州产研院、离岸创新中心等关键平台载体,天使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关键金融工具,产业链、创新链图谱等关键数据要素,引进一批高“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项目。


建设幸福水城

“江河湖海”交相辉映


如果说产业是激昂、恢弘的交响曲,那么幸福水城则是婉转、悠扬的小调。全委会发出最强音,“以‘江河湖海’的交相辉映,把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照进现实、带向未来。”


黄金水道是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作为全省长江岸线、深水岸线最长的县级市,靖江将充分释放临江近海、水陆联运、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统筹优化沿江产业结构。”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表示,将抓紧抓实高技术船舶、不锈钢深加工、航空结构件、液体火箭发动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大海新晨”构建“海陆空天”的强劲支撑,建设产业先进、兴旺发达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报告提出‘以千年凤城河为内核,建设商贸繁荣、人文荟萃的中心城区’,海陵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海陵区委书记、区长刘剑波表示,将积极围绕首店、首展、首秀培育首发经济,解锁新场景、新模式和新业态,有效契合当前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新趋势;实施“最泰州·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计划,活化利用城中、涵东、涵西等历史文化街区,带动十胜街、钟楼巷等出圈出彩,营造“尘世幸福多”的生活氛围。


锚定“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公园城市、知名的疗愈康旅目的地、幸福城市的生动样板”目标,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表示,将坚持农文旅资源连片开发,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加快建设溱湖洲际度假酒店、阿派朗创造力乐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做强“乐学溱湖湾”研学旅行IP,打造原生态、高品质、特色化的魅力溱湖湾,坚持和美乡村连片建设,打造风景秀丽、生态优美的康养名城。


翻开幸福画卷兴化篇,绿色映入眼帘。“不只在垛田花海,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视野打造更多‘全省样板、全国亮点’,全力形成绿色发展‘兴化样本’,不断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兴化市委书记陈锋剑表示,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着力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叫响“江苏大公园”品牌。同时,推进全域旅游,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和区域性民宿管理服务平台,拓展国有企业、镇村集体和当地百姓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提升人文“三水”

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显气质


从江、淮、海的“自然三水”,到水浒、水墨、水袖的“人文三水”,泰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旅资源丰富交融。全会提出,推动人文“三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芳华。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钱建网表示,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游等提质发展,培育壮大健康旅游、工业旅游、赛事旅游等新兴业态,创新推出更多的文旅产品、更优的旅行环境、更好的旅游服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旅游发展内生动力,擦亮“泰州泰美 泰想你来”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到泰州感受历久弥新的城市气质和神韵魅力。


“用文化的视角去谋划提升、用产业的思维去策划营销,将凤城河文化核的内涵与价值根植产业版图,助力文化‘软实力’成为产业‘硬支撑’。”市文旅集团党委书记翟文周表示,将聚焦“城河空间联动”“文化保护创新”“产业价值挖掘”,在文化产品设计、文化场景营造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和高辨识度,精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成立一年以来,走到传承弘扬京剧艺术的前台,在“主场”当“主角”、挑“大梁”,担当城市文化“使者”。“我们将以《梅兰芳·丹桂记》为起点,谋划打造梅兰芳主题戏剧,力争3至5年内推出《梅兰芳》系列三部曲以及独具泰州特色的梅派精品剧目,打造‘叫好叫座’的文艺精品。”京剧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只有挖掘历史树正气,深入民众传演艺,创作朴实有内涵,通俗有趣味,高雅不脱俗,才能赢得百姓的掌声和笑声。”湖润乡土文化艺术团团长周桐忠说,作为扎根沃土的基层艺术团,他们推出《远去的吆喝声》《苏中红嫂》《老家的端阳》等作品,并登上了央视舞台,“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百姓视角,讲好三水故事。”


做强泰有引力

让“年轻泰”更具“活力范”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只有构筑起强大的城市引力场,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集聚人气、汇聚人才。


“全会就做好‘人’的文章专门阐述,充分表明了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做强泰有引力”,大力推进“聚泰”三年行动计划;用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要抓手,健全人才“引育管用留”机制,深入实施“梧桐专项”,拓展“泰州日”活动,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影响力的人才生态,不断擦亮“泰有引力、爱才之州”人才工作品牌,让“年轻泰”更具“活力范”。


“作为联系青年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将围绕‘聚泰’行动目标,深入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团市委书记钱琨表示,将统筹多方力量推进“十五五”青年发展规划的谋划,做好青年友好的顶层设计。针对高校学生、青商青创、高层次青年人才等定制专属组织载体,通过“来留回”的激励、“训育赛”的扶持、“产学研”的合作,凝聚青春聚泰的共识。聚焦青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共情能力,加强服务集成,在“落脚地”“朋友圈”“另一半”等“关键小事”上发力,让青年感受到城市的“友好温度”。


“产业发展、幸福生活、文化底蕴形成强大的引力场。作为根植泰州的本地院校,将自觉成为留泰宣传大使。”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吕林表示,将加强校企融合,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大批高技术技能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和引导,讲好泰州的文化故事,用幸福水城的幸福感、归属感留住人才。


来源:泰州日报

我有好建议
小程序
我要发布
×关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