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强大脑”打造“智慧工地”
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主体工程全线实现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
常泰长江大桥高速公路北接线施工现场
一块大屏就能纵览全线施工现场风貌,一部手机就能掌握全线施工现场动态,一张“网”就能集成人员、设备、物料、安全、质量、环保、品质工程以及BIM管理……这不是创意虚拟的画面,而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项目施工现场的真实场景。
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投入使用的“智慧工地”系统,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最强大脑”技术,通过远程实时更新、动态过程展示,实现了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实时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近日,该系统强化了水泥混凝土运输管理模块的使用,使“智慧工地”的功能更加齐全,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新启用的运输管理模块好处多多,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现场监管,犹如随车指挥。”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运输车辆安装监控数据采集设备,包括GPS设备、身份识别模块、车辆身份设备等,能实时、准确监控运输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行驶路线轨迹、运行速度等信息。同时,还具有“电子围栏”功能,可以在系统的地图中为运料车辆圈定行驶范围。当车辆发生超时、超速、越界等违规行为时,系统立即发出预警,提醒车辆驾驶员纠正。
运输管理模块只是“智慧工地”系统中的一个“小儿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质量管理模块。据介绍,通过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该工程混凝土拌和、运输、养生、智能张拉、智能压浆、试验检测等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预警、评价,将施工质量由传统的“事先检验、事后检测”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这个操作方法很简便,但效率高。”该负责人说。其流程是,工程质量员、安全员在现场巡检过程中,一旦收集到质量和安全隐患信息,就可以通过手机APP上传至系统平台。“智慧工地”信息平台通过接口获取数据后,展示给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相关方,向他们实时反馈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的整改信息。同时,报验流程也从线下搬到线上,相关人员可秒批直达,大大简化了报验流程。
此外,该工程的风险较大区域、重要施工控制点均安装了监控,现场所有特种设备也安装了“黑匣子”,各大风险源处放置了“风控宝”,易产生粉尘、噪音的地方安装了“移动气象站”……这些设备都实现了与“智慧工地”数据共享,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现场处理。在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信息指挥中心内设置了可随时调取施工现场实时画面的智慧大屏,实现对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重点区域全天候、全要素、全环节精准把控。自项目开工以来,常泰北接线主体工程全线实现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目标。
据介绍,“智慧工地”系统还将工程主体设计模型与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交互数据汇入BIM(建筑信息)模型,使生产各要素之间融会贯通,完善相关功能应用。下一步,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将整合上级部门的桥梁数据中心、智能建造系统、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党建管理平台、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向“最强外脑”借力,将“智慧工地”系统打造成“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综合管控平台,实现现场可视、数据可查、违规可究、预警可报、效益可增、投资可控、进度可知、质量可管、安全可控、全程可溯的建设成效。
来源:泰州日报